有些新手是第一次开教育培训机构,对教育机构的行业名词不懂,下面解释下开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全部了解的名词。
(1)营收

名词解释,第1个,营收是什么?给一个定义,又称流水收入。有机构叫流水的,有说营业额、现金收入的,包括哪几项?新生交费算、老生续费、拓科、转介绍、还有的机构可以自己出教材,拿到市场上去卖,这些也算。还有一些机构是有加盟的,别人给他加盟费,交的这些钱都算营收。
基本上流进来的都算,但是我们重点要说的是什么?重点要说的就是,前面跟学费有关的收入,真得很匹配流水的定义。学费为什么叫流水?因为这个钱总是漂浮在水面上,随时往外流,只要你的门不关紧了,这个水自然顺着缝就流出去了,为什么?因为它是预缴的,是家长提前交的钱,所以不是我们兜里的钱,随时可以流出去的,所以叫流水收入。
但是我们又需要这个钱,为什么?因为我的房租要用、我的人力成本要用,房租、水电和工资必须要用这些现金去支付的,所以这个钱不是我的钱,但是我要去用,好,那请你谨慎用,因为我已经见过不少的机构,用了这个流水的钱去做了大规模的扩张,既扩张校区又扩张团队,两三年之后你就会发现什么?你的流水流不动了,为什么?因为你把提前收下来的钱花掉了,后面的钱收不上来了,但是你的房租、水电还得支付,所以流水高,我经常跟有的机构的老板去沟通,我说你们的营收比例今年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多少?
有的老板特别得意,说我们上升了100%,从我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吗?从我的角度来说不一定。
核心观点:团队扩张而带来的营收上升,并不值得雀跃
为什么?因为要看你的营收怎么上去的,如果是今年大规模的开分校,大规模的招团队的人员,貌似营收上升了百分百,我告诉你两年,你会团队养不起,房租付不起,因为大规模扩张带来的营收是短暂的钱,所以两年后他们开始关闭分校,缩减人员,很不幸,一切都被我言中了,为什么言中了?因为是经验,这样的跤都摔过,这样的坑都走过,所以营收提高100%,不是正常现象,除非你们做了大规模的改革,是有后续动力的,如果没有后续动力,营收上升幅度不会太大。所以制定目标的时候也请稍微现实一点。
(2)均单价

均单价就是我说的右边的数了,跟营收去挂钩的均单是什么意思?从单这个字,什么叫单?是一节课的钱吗?是一次交的钱吗?我们跟家长收费的时候有一个收据或者合同,好,这一张合同上产生的金额,我们把这些数统一拉个平均会出来一个均单价,去乘以报名人数才会出来我的营收总额,所以我们再看,明年营收能完成多少的时候,请你先看一下去年你的均单价是多少?你的均单价达不到一个数,你是没有办法去乘出来的,所以是指每名新学生报名的合同金额,是课程顾问他的签单能力的体现。
核心观点:测均单价,要把市场来的新生和转介绍新生分开测
我们在测算均单价的时候,会把市场来的新生和转介绍的学新生分开测的。为什么?当然你可以一揽子测,但是做细致一点的,年度预算是要分开测的,市场新生就是市场来的,转介绍的就是转介绍,我要分开测,你会发现中间有什么差距?金额的差距是不是挺大的?转介绍的学生容易出大单,市场发单来的最容易出小单,所以这个时候你把它一拉平均,你明年定的预算又不准了,是不是这样的?
你按转介绍定,那你的市场新生根本做不到这个数,但你都按市场新生的金额来做,你会发现明年你的到访人数要10倍的增长,你也做不到,是这样的吧?所以拆开算才是合理的。
(3)营收渠道占比

再看营收渠道占比,这个什么意思?这个占比是我的客户基本统计不出来的。这是我问了好多机构,包括大型机构我都问过,你们这个营收渠道占比是怎么算的?他们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在说什么?这个词我都没听过。第一我先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?每年我们营收是不是有个总额,不管你是一个亿还是1000万,你都有个总额吧,这个总额我要进行拆分,怎么拆分?比如市场新生来了100万,他占1000万的百分之多少?10%是不是?我的转介绍来了200万,那占我的1000万,百分之多少?20%,所以我会把我整个营收1000万每一条渠道都单独拆出百分比来。
为什么要拆这个百分比?因为我要知道明年的预算是怎么做出来的,最重要的是,我明年的宣传费往哪投?我明年的营销战略往哪定?比如去年的数据告诉我,我有70%的营收是来自于老生续费,这个营收对于我重不重要,在我明年不做大的改革的情况下,我明年的营收仍然是70%来自于续费。那好,明年我要怎么样?我想提升到80%的时候,我就要拿出一部分的市场费去做老生的服务和老生的回馈。
如果说我发现我去年的数据有70%的收入来自于市场新生,那我明年就要把我的市场费增加,所以这个渠道的划分就是为了明年做预算,我的战略往哪定,尤其是我的宣传费,市场费往哪投,这是我的一个方向。
但是出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就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家长的钱是从哪条渠道进来的,比如说有一个家长现在站在前台,前台的老师问:您好,您是怎么知道我们这所分校的?家长给你的答案是什么?
“我曾经听过邻居一个孩子的妈妈说过,我进了电梯,电梯广告看到了,我去逛商场,你们有一个市场人员给了我一张传单,我今天散步没事干溜达进来了。”
好,请问,这个家长后来报名了,产生了1万块钱,这1万块钱是哪条渠道的?我经常收到的答案是平均数。我说那你明年的市场费也就这么投吗?5条渠道,家长告诉你5条渠道,你把市场给除以5就好了,市场真的这么简单吗?
肯定不是除的,对不对?那怎么办?还有的人告诉我说,那我们让家长做个选择。你觉得你是从哪来的?填表不也是让家长做选择吗?表上列了10个选项,家长来勾选吗?所以决定权给给家长了,明年市场费家长帮你花是吗?明年市场工作家长帮你做是吗?不是吧?还有的说,我们的前台人员决定吧,他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。我说行,明年前台人员就是你的市场总监,他决定钱往哪放就往哪放。
核心观点:在做任何宣传活动时,都要对该渠道进行单独标记
一个家长有4~5条渠道来,是不是正常的事?是的,那我们怎么办?用经验?我告诉你,管理一旦用上太多的经验,也就是感性东西的时候,你的管理成功几率是偶然。没有多少感性的结果是特别理想的,所以做管理一定是理性的,理性的是什么?不相信人的嘴,我只看数据,我从来不听员工汇报什么,我不需要看到你,你的数据决定了你这个月有没有好好干活。
那我给大家一个提醒,就是但凡市场做任何宣传活动,都是单独的宣传物品,单独的标记,什么意思?当你在电梯里投放电梯广告的时候,可以有一个小字提醒,扫海报上的二维码,可以到校获取礼物或者是打折,家长会不会扫二维码?
会的,他为了拿这个钱,或者是没有二维码,你凭这张照片来访,我要么送礼物,要么打折,所以当家长到了前台不能出示这个海报,不能出示这个二维码的时候,视为他不是这条渠道的。
那你发单也是一样的,大家出去发单有发小礼物,有给一个宣传页是吧?不管你给什么,请把这条渠道列为一个单独的标记。所以当家长在前台告诉你有4个渠道,他了解到你了,但是最终他拿出了哪个渠道的标记,他就列为哪个渠道的,所以我们不听家长怎么说,不听市场人员怎么说,也不听前台怎么说,标记怎么说就是什么事儿,所以不要产生太多感性的管理,要不然明年你的市场费不知道往哪砸。
(4)到访人数(新生)

再看到访人数,这个简单,到访是什么意思?到校区咨询,他站在你校区了是吧?来了,所以这叫到访,人数?就是有多少人呗,对吧?关于到访人数,我也觉得大家不是清楚,你们以为你们很清楚,其实不一定。比如说一个妈妈带了三个孩子来,都是她生的。一个妈妈只有一个手机号,但是他有三个孩子。算几个?到访人数三个。有人说三个,之前有人告诉我是一个。
下一个问题,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、姥姥、姥爷6个人,6个手机号,但是带了一个孩子来咨询,对,是一个。还有一个妈妈,她带着同班同学也好,邻居小孩也好,反正不是她们家的,但是她带着一块来的,带着三个孩子算几个?三个。咱们咬定的一点是什么?咬定了孩子就行了,所以到访人数,这里就是学生到机构的人数,注意的是在读的学生不算。
核心观点:记录到访时,主要剔除重复数据
还有是一定时间之内重复到访的人,比如说有的家长,先到A校去咨询了一下,他发现这个学校一般,他不放心,所以去B分校又转了转,请问算几个?=他去了两个分校,A校区录了一遍,B校区又录了一遍。我们一般会定义在一定时间内,只算1个,这个时间你们自己定,有的机构定的是半年,有的机构定的是一年,重复到访的学生只给第1次到达的分校,之后,这个人再去第二所第三所分校的时候,我们就不再做记录了,所以他需要统一的公共系统,我在A分校能看见B分校谁来了?免得大家记重了,互相还不知道。
还有就是学生在A分校到访了,但是没报名,去B分校报名了,到访人数算给了谁?A是吧?但是他没有在A报名,他去了B报名,营收算给了谁?B,大家特别清晰,也特别坚定,之前我的客户经常说A吧,B吧,AB吧?我告诉你,A分校录了他的到访,但是没报,最终去B分校报了对吧?所以是算B分校的营收,A分校的到访,是这么记录的。
(5)邀约率(新生)
再看邀约率,只要说到率就有分子分母,我的角度就是帮大家理清楚分子分母是什么。
邀约率分子是谁?分子就是我刚刚说的到访人数是吧?分母是我打出去的电话,或者我发出去的电话,微信联络人邀约的数,这个邀约率各个渠道不一样,区别会特别大。比如我们经常会买电话,邀约率超低的是吧?能达到百分之多少?零点几?我听到的是1%,2%是一个正常数,所以这个邀约率是不是特别低?
核心观点:邀约率的统计要按渠道记录
但是课程顾问自己出去要电话邀约率高不高?高!能到百分之30、40、50都有的,如果是市场人员出去要电话,是课程顾问回来邀约,邀约率一般是多少?30%左右。所以如果你把所有渠道的邀约率拉平均,会不会出事儿?肯定会出事,就是你明年的预算做不出来。因为你的邀约率拉平均,这个中间1%的点和50%的点是不是差太多了?所以邀约率的统计也是按渠道分的,所以这块要做得谨慎一点。要提醒的是在读学生的到访不算在分子里,一定时间之内多次的到访即为一次。
(6)报名人数(新生)

报名人数指的是什么?交钱呗,交学费了是吧?有的说叫报名人次,但是我给大家今天说的就是报名人数,因为我们在做预算的时候,做营收预算的时候会用人数,为什么?人次是什么意思?只差一个字,一个学生报了三门课,我们会列为一个人数,但是我会列为三个人次,计算就差这一个字,但是你计算出来的数据会差很多,所以这个地方用的是人数。缴费的学生人数,有市场新生报名和转介绍学生,所以这里没有把续费放在里面,续费不算在里面的。
(7)签单率

来签单率,又出现率了。分子是报名人数,分母所有的收到微信、电话的人?不对,那你的这个签单率可不太高,因为你的分母值太大了,所有聊过的都算分母,那这值太大。不一定要是体验课,只要他到了,所以报名人数除以到访人数就等于签单率,签单率的高与低也决定了你们这个月营收的高与低,是不是?
但是签单率有一个很好玩的事,因为我自己也做过课程顾问,我也带过课程顾问的团队,所以我发现课程顾问比较两极分化,什么样的两极分化?第1类的课程顾问是擅长签大单,就是我这样的,我能让一个客户交10万,我们一年是1万,我能让他一次性的给孩子交费交10万,当然这是我当时入行的时候,国家是不管交费年数的,我是收10万,但是毕竟能交10万的家长不是太多,所以我的签单率不是特别高,但是我的一张单额就特别高。
我有些同事他是什么样的情况?就是专签小单,15,000一单,1万一单,他永远都签你的最低额,但是他签单率高,所以你的课程顾问团队会出现两极分化,没有好与坏,这两类的课程顾问都可以用,但是你在测算签单率的时候要注意一下,就是这两类的课程顾问也是要分开测的,为什么?
因为你明年的预算跟签单率挂钩还是比较多的,所以你一拉平均你会发现签大单的和签小单的人,签单率差好多,是吧?所以到最后出来的营收金额又不一样,但是签单率会在对课程顾问的管理当中,起到一个作用,停单,停止顾问在一定时间之内继续接待新客户。
核心观点:签单率可用来做停单管理,提高客户的转化
这个时间干嘛?放假?想得美,去做市场。一个方面要做自我调整,销售人员的心态很重要,当我这个阶段发现我总也签不了单,我自己慌。我自己急。在我又慌又急的情况下,见到客户,我表现出来的情绪,客户是感受得到的,所以我再接新客户是在浪费资源,所以我们不接了。第2个是把我之前接到的这些没有签的客户,理一理,追一追,但凡能追出一张单,签单率是不是就高了?因为我没接新的,但是我签出来一张了,所以下个星期我就被允许重新上岗了。
也就是,一个星期统计一次签单率最低的课程顾问,会被停止接单,但是等到他下个星期出新单了,统一计算排名的时候,排名就靠前了,所以签单率会在课程顾问每个星期的排名里,起到停单作用。但是他对于你全年的预算来说,起不到那个作用。
这里统计的仅限新生报名,我们在做签单率统计的时候,请把你的转介绍摘出去,你会发现你的课程顾问签单率挺高的,这段时间为什么?是因为有转介绍的人在里边。转介绍的签单率有多少?特别高,90%甚至是以上对吗?但是新生签单率是多少?15% 10%还算不错的,所以我们在统计签单率的时候,要把老生转介绍摘出去,来确保所有课程顾问的签单率,排名是按照市场新生来算的。
(8)获客信息量(新生)

获是获取,客是客户信息,可以是微信号,可以是电话号是吧?量是数量,所以这个词组在一起,就是获得客户的信息的数量,又叫获得潜在学员资料的数量,但是这个地方有界定标准了。你会发现,你的市场人员出去,好像给你一天拿回来不少的信息量,但是有用吗?不一定吧?所以我们要有界定标准,给市场人员发奖金,不是随便发的,符合我的标准才能拿到我的奖金。
核心观点:有效客户信息的三个标准
知道机构的名称家里有潜在目标客户一年以上没有来过机构。这个标准中的第1个条件是知道我们机构的名称,我电话打过去了,至少对方知道我是谁。第2个是他的家里有我的目标客户,你有没有可能有市场人员拿回来电话,这家孩子只有10个月的年龄,但是你的课是小学一年级的课,这个时候这个信息量能要吗?不能,至少目前不能,还有的客户说我有孩子呀,我孩子25吧。能算你的客户吗?我们做少儿教育的,25肯定不算。所以他家里要有你的潜在目标。
第3就是他在一年以上没来过你们家机构,如果一年以内来过的,你在记录是不是又重复了?所以我们会定位一年以上没来过的,这种叫信息量是有用的,是吧?有的校长严厉一点,会加第4条第5条第6条,那你自己看着加,但是我的提醒是,加的太多,你的市场就没法干。
所以这三条是最基础的数。既然有信息量就有转化率,下面说说有效信息转化率。
(9)有效信息转化率(新生)

有效信息就是我刚刚定义的符合那三条的,所以分子就是有效信息,分母就是所有市场人员拿回来的所有的信息量,就是包括假的、错的、不对的都包括进去了,所以这个转化率也是我跟客户沟通当中,他们忽略了一个统计数,所以经常是市场人员的工资和奖金,要么发多了,要么太少了,但是大部分是发多了。
所以现场人员的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,做的有效还是没效,我们不看他今天拿回来多少个电话,他拿回来1个或者拿回来10个,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感觉,但是最终什么起到决定作用?有效信息除以总信息量乘以百分比,叫有效信息转化率,这个转化率是对市场团队工作效果的一个考核的关键点。
刚才我有提到市场人员出去收单转化率比较低,但是课程顾客自己出去收单,他的转化率就会比较高,这是由他的职位决定的,因为课程顾问不拿信息量的奖金,他只拿报名的奖金,所以他聊一个家长,他就希望家长是报名的,但是市场人员不一样,他拿一条信息他就拿钱了,他不管这个人报不报名,所以这是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。
(10)获客渠道占比(新生)

再看获客渠道占比,这个词跟刚刚营收渠道占比是不是差不多?讲过那个就知道这个了是吧?获客就是我们获得客户的信息,渠道的占比,地推收回来多少,占比多少?电梯广告、户外广告、各种广告又占了多少?转介绍又占了多少?也是一条一条的做百分比的分析,这样才能来决定我明年的市场费往哪放是吧?
(11)市场费用

做市场、做推广、做宣传用的费用,花出去的钱,这都是老板很心疼的,市场部老花钱也没看见你们有什么收入,那是因为没做统计嘛,市场部花出去的钱,这个钱包括为了促进老生续费,为了促进转介绍,我们提供的各种礼品、各种活动,这些费用都算在市场费里了,但是每一项活动请你统计清楚了投入产出比吗?什么叫投入产出比?投入就是我花掉的钱,产出就是我收进来的钱,中间是有一个比例的,一比多少正常?
(12)市场费用投入产出比例

咱们现在有算过吗?第一就是好多机构说没有,这是正常现象。第二是有一些机构做过统计,但是这个统计挺吓人的,什么意思?我问过一个大型机构的这个客户,他们在寒暑假期间会投放百度搜索,你们知道一个学生到访,百度投了多少钱?我说的是学科类,不是说素质类,素质类相对好一点,但学科类比较高。寒暑假期间,如果是那种留学的,一个是留学机构,一个是游学机构,会达到多少钱?3000~5000一个学生的到访,也就是课程顾问,没把这个学生签下来,机构已经花出去3000~5000了。
如果不是留学机构,就是我们正常办这种班的班课,一个学生到访多少钱?我之前问的那个客户,他是教围棋的,还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机构,聂卫平围棋,他们一个学生到访1500块钱,不管学生报不报,这1500块钱你已经给百度了。所以这个很可怕,但是学费是多少?6000,那请问投入产出比是多少?1:4,这个是亏的,为什么?6000块钱只是应收,你的房租成本?你的员工成本?是吧?这一切的成本算进去,这个学生是亏的,所以很快他们用了两个月之后。这条渠道他就停掉,不做了。确实百度来的质量高,但是你要确定你的学费能匹配的上,那好,请问一般来说,我们做市场投放一比多少,我们会继续做一做,需要一比几?1:10是一个正常的数,好一点的去到1:12~1:15,但是做到1:15的市场总监,你真的是要每天跪拜他的。一般来说能做到1:8的已经算不错了。所以如果你是创始人,你看好你的市场费,同时和你的市场总监去做沟通,花出我多少给我挣回来,你只要能挣我就给你花。
核心观点: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渠道为转介绍
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渠道,最好的渠道是哪条?转介绍。转介绍经常能做到,一个转介绍的就给你好几千,你回馈介绍的家长,通常是两节课,200块钱红包,或者给个娃娃,所以你测算一下,是不是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,但是这个事不能老干,尤其是有些机构还没干好,我们这儿老师教的也不错,为什么转介绍出不来?,那我告诉你,是因为你转介绍的流程和转介绍的管理体系没打好,所以别人家的有转介绍,你们家老师也不差,但是没有转介绍,因为你的管理体系有问题,但是这条渠道是赚钱最多的方式。
(13)续费率(老生)

再往下看续费,这个简单了吧?续费是什么意思?续费率大部分的客户给我的定义是错误的。我上个星期带着一个客户在做他们年度拆解的时候,续费率这件事我们就吵了半天,我说你给我的续费率是错的,你们在盲目的乐观,明年你的续费任务一定做不到,我现在就敢说这个话。
为什么?因为你的定义就错了。好,我们来看续费率的分子和分母,分子是续费人数,分母是待续费的人,有的人不同意了,告诉我,应该是整个班的人数。我告诉你,不是,大家把续费率和续班率弄混了。
核心观点:续费率和续班率别弄混了,续费率=本期缴费人数/待缴费人数
比如这个班有20个孩子,其中有10个孩子是当时把后面的钱交过了,还有10个孩子是后面没有钱了,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分母是没有钱的那10个人。这叫续费率,好,续班率是什么意思?这个班里不管是这次交钱的,还是上次交过钱的,在分子的时候他都在。上次交过钱的和这次交过钱他都存在,因为什么?他在这个班里下个学期还存在,分母是什么?这个班的所有人,所以叫续班率,是整个班往上走的。
对老师的考核,有的机构考续费,有的机构考续班,请问续班难做还是续费难做?是续费。续费是意味着之前没交学费的学生这次要交钱,但凡让客户再一次掏钱有没有难度?有的,所以对老师来说续费率难做,但续班率不难做,因为课程顾问提前把后面学费收了,老师没做太过分的事情的话,是不是家长不会提出退费?所以差不多得了,反正钱也交了,就跟着上吧。所以续班对老师来说不是特别难,但是续费特别难,因为要再收钱嘛,但是你对老师是考续费率还是续班率,我的角度是你开心就好,为什么?是因为奖金发得不一样,续费拿的奖金高,续班拿的奖金相对低一点,还有你的团队成熟度不一样。
你的团队都是新老师,不要考续费率,新老师经不住你这么考就跑了,续费不一般都不太高,续班率相对比较高,所以这跟你的团队有关。
本期缴费人数除以待缴费的人数,这个叫续费率。好,所以我们在说的是续费,因为他要明年给你再一次创造价值,创造钱。
(14)拓科率
来再看拓科率,分子是在你这拓科的人数,分母是在读的人数。如果你是一个综合型的学校,你琴棋书画,英语数外什么都有的,综合类的学校平均拓科率是多少?我们说一个平均吧,10%左右,综合型的培训机构,平均一个学生报几个科?平均是2.2~2.5。所以如果你的学生现在还达不到这个平均数,你还有发展空间,还有潜力合作。所以是拓科人数除以在读人数,乘以百分百是拓科率,这个是客户满意度的体现。
(15)转介绍率(老生)
转介绍率也是有两种计算方式,第1个是用人头算,第2个是用钱算,这里是用钱算的,因为我们不是要做营收预算,所以用钱算,用在读学生介绍的新学生报名的金额除以总营收金额乘以百分比,就是你的转介绍率,其实就是金额嘛,那一般的机构转介绍的金额占你总营收的百分之多少?30%?70%?有的机构很高的,一个是续费,续费金额占比很高,一个是转介绍金额占比很高的,能占到90%,也就是他们机构90%的营收来自于转介绍和续费,从我的角度我是该恭喜你,还是替你担心?
核心观点:续费+转介绍的营收占比极高并不是好现象
这是一个双刃剑,我见过的一个机构,续费加转介绍占总营收的90%,我告诉他,你的市场总监该换掉了,为什么?因为你的数据已经不正常了,你的转介绍过高,续费过高,你看起来是你的教学成果特别好,反过来说是什么?你的新生市场做得特别差,是吧?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?
(16)退费率
退费这个简单了吧?最不想面对的事情,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,退费分子是退费的金额,分母是营收是吧?这个百分比一般是多少?我给你一个行业标准数,如果你的退费率高于这个数,我觉得你要找找原因了,一般控制在5%以内是正常的,超过5%你就要自己分析原因了。
有的是因为之前收的多了,你收了人家三年,人家学完一年,现在来退一退,退两年是不是大额的,所以一个学生都退了一大笔,造成了你的这个退费率过高,还有一个就是你退费人数有点多,就一人退1000,到最后退了10个退出1万,那这个是什么问题?是你的教学和内部管理出了问题,所以退费在管理层的角度来说,它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你的营收和课消的完成情况。
管理层关注你的投诉和退费更重要。因为你的后院着火了,你前面招多少,后边都烧掉了。这个也是我经常有客户跟我讲的,张老师我都忙死了,我天天忙着,我说你忙什么?忙着去退费?我说那我恭喜你,你前面招了多少人,你后面都没了。所以你的项目是不是像没做似的?
核心观点:退费率超过5%,就该找原因了
给各位管理层提醒,一旦你的退费率超过5%,请升级你的管理体系,你的管理有漏洞,这个漏洞就把你的流水哗哗的流出去,把你的口碑哗哗的损害了,一个学生的离开是多少个潜在学生不会再来?我告诉你现在手机这么发达,一个朋友圈能告诉好多人是吧?你的这个口碑会以250%倍的口碑传出去。一个学生从你这退费了,250个潜在学生不会再来,这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影响,好的口碑不一定能传远,但是坏的口碑绝对传千里,甚至是千里之外。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 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项目经理在线